新研究顯示地球生命或起源于小行星撞擊事件
2021-03-06 10:32:57 來源:化石網 評論:0 點擊:
新研究顯示地球生命或起源于小行星撞擊事件(化石網整理)據cnBeta:外媒報道,生命起源于何處?自從人類有了自我意識這個問題就一直在被問及,而今天的人們離這個明確的答案并不比遠古祖先敲打石頭制造出第一個

新研究顯示地球生命或起源于小行星撞擊事件
(化石網整理)據cnBeta:外媒報道,生命起源于何處?自從人類有了自我意識這個問題就一直在被問及,而今天的人們離這個明確的答案并不比遠古祖先敲打石頭制造出第一個原始工具的時候更近。雖然我們有了少量的理論,但那些仍舊只是一些假設。
現在,研究人員首次在我們系統中的一顆小行星樣本中確定了他們認為的生命的構成要素。早在2010年,隼鳥號探測器就從Itokawa太空巖石上帶回了一粒微小的物質,科學家們迫切地想知道它里面有什么,現在終于得到了答案并且令人興奮。
來自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科學家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披露,小行星物質的規格展示了一個更大的故事,它似乎包含了被認為是形成生命的先決條件。據悉,科學家們在樣本中發現了有機化合物和水,這些有機物質可能足以在某個幸運的星球上播下生命的種子。
這特別有趣,因為Itokawa是一顆S型小行星,這是地球上發現的最常見的太空旅行巖石類型。說道這兒大家可能明白怎么回事兒了。--如果這顆小行星擁有生命成分的一顆或許多攜帶類似物質的小行星可能在其形成的年代撞上了地球。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我們的存在可能要歸功于地球過去的一些幸運的小行星撞擊。
皇家霍洛威學院的Queenie Chan博士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被加熱的有機物質表明,這顆小行星過去曾被加熱到600攝氏度以上。未加熱的有機物的存在非常接近它,這意味著原始有機物的降落是在小行星冷卻后到達Itokawa表面的...通過研究樣本,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小行星是如何通過吸收外來的水和有機化合物來不斷進化的。這些發現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它們揭示了一顆小行星歷史的復雜細節以及它的進化路徑如何跟生命起源前的地球如此相似。”
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證明的理論,除非人類發明了時間機器。盡管如此,想象地球上的生命從小行星撞擊中產生還是令人興奮的,因為這意味著類似的事情現在可能正在其他行星上發生。
相關報道:首個小行星樣本有新發現:有形成生命所必需物質
(化石網整理)據快科技:日本隼鳥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經歷近60億公里的太空探索,最終在2010年6月為人類帶回了首個小行星樣本,而該樣本或將揭示地球生命起源。據外媒報道,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科學家近日通過分析“絲川”(Itokawa)小行星上的“微小粒子”發現,該星球擁有生命所必需的水和有機物,這將有助于解釋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據悉,隼鳥號在2003年由M-V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至太空,最終在宇宙中旅行了七年,穿越了近六十億公里的路程,最終帶回了小行星絲川上的物質,這也是人類首次針對對地球有威脅性小行星進行的物質搜集研究。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在對從“絲川”帶回的物質分析后發現,這些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化學進化,這將有助于了解該小行星的發展過程,也有助于解釋地球的演化過程。
研究人員指出,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從“絲川”帶回的樣本中,發現了未加熱和加熱的有機物。那些加熱的有機物曾被一度加熱至600℃以上,這說明該小行星的溫度曾經也在600℃以上。
而那些未加熱的有機物就在在離加熱物質很近的地方,這意味著隨后小行星隨后的溫度又急劇下降,因此有大量原始有機物落在“絲川”的表明上。
這說明“絲川”由于災難性的撞擊,該小行星經歷了高溫、破碎、冷卻等事件,而最近的這一過程有可能發生在13億至14億年前。
“絲川”作為一顆S-型小行星(以硅質為主組成的行星),與地球上的許多隕石類似,而它還具有生命所必需的水和有機物,這或將改變以往科學家有關于地球生命起源的觀點。
研究人員表示,此前有科學家認為地球生命起源極有可能是源于C-型小行星,而現在我們發現并非如此,因為S-型小行星含有“生命的原始成分”,這將為從貝努(Bennu)和“龍宮”(Ryugu)帶回的小行星物質研究帶來新方向。
上一篇:阿根廷1.4億年前的“忍者巨龍”化石支持了巨型恐龍起源于南半球的假說
下一篇:《第四紀雜志》:新理論稱人類大腦是作為大型動物獵手發展起來的
分享到:
收藏

評論排行
- ·唐永剛:一名純粹的化石獵人(4)
- ·發現17萬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廠...(3)
- ·5000多年前的中國人養什么貓?(3)
- ·譴責《琥珀鑒定與評估》一書的侵權盜圖行為(2)
- ·中國南方發現稀有化石:7000萬年前竊蛋...(2)
- ·隨著智人的演化 非洲東部的環境與技術...(1)
-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張彌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疊系孢粉學研究新進展(1)
- ·60集大型視頻課程《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葉蟲是怎么制作出來的(1)
- ·科普特展《美麗奇妙的雨花石》將于6月9...(1)
- ·沖積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構造(1)
- ·隴原大地上六千萬年前的主宰——恐龍(1)
- ·確認昆蟲與甲殼動物的最早祖先為5.2億年...(1)
- ·由“古羅馬斗獸場的結果是獅子比老虎厲...(1)
- ·《聽化石的故事》后記——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國際巡回展登陸廣...(1)
- ·惠農“化石溝”真的有化石(1)
頻道總排行
頻道本月排行
- 297埃及發現“死神鯨”化石——4千3百萬年前水陸兩棲的鯨魚祖先
- 241迅猛龍等雙足行走掠食性恐龍奔跑時可以達到每小時45公里...
- 178科學家新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滄龍 有鯊魚一樣鋒利的切牙
- 139熱河生物群帆翼龍科一新屬種——坎波斯凌源翼龍 或以捕...
- 132《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 122霸王龍用小眼睛換來更大咬力
- 122保加利亞發現最后一只歐洲大熊貓 600萬年前在森林濕地中...
- 114霸王龍的小短手好朋友名單再添一員:巨米拉西斯龍
- 108南極洲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 可能保存了500萬年
- 107最后一只歐洲大熊貓600萬年前生活在保加利亞的森林濕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