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研速遞 > 正文

最后一只歐洲大熊貓600萬年前生活在保加利亞的森林濕地中
2022-08-03 09:25:33   來源:化石網   評論:0 點擊:

最后一只歐洲大熊貓600萬年前生活在保加利亞的森林濕地中(化石網整理)據中國科學報(李木子):大約600萬年前,在保加利亞的森林濕地中,有一種新發現的熊貓物種在蹣跚而行?茖W家稱,這是目前已知的最后一個




最后一只歐洲大熊貓600萬年前生活在保加利亞的森林濕地中

(化石網整理)據中國科學報(李木子):大約600萬年前,在保加利亞的森林濕地中,有一種新發現的熊貓物種在蹣跚而行?茖W家稱,這是目前已知的最后一個的歐洲大熊貓。
 
保加利亞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兩顆出土的牙齒化石,它們最初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在東歐國家發現的,這為新發現的熊貓物種是現代大熊貓的一個相當大的近親提供了新的證據。然而,與今天的標志性的黑白熊貓不同的是,這種熊貓并非純粹依賴竹子為食。
 
“雖然它不是現代大熊貓的直系祖先,但確是近親。”博物館教授Nikolai Spassov解釋說,該發現已表于《古脊椎動物雜志》。“這一發現表明,我們對古代自然仍知之甚少,也表明,即使在今天,古生物學的歷史性發現也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結果。”
 
這兩顆牙齒分別為一顆上裂齒和一顆上犬齒,最初由古生物學家Ivan Nikolov在保加利亞西北部發現的,并被列入博物館的珍貴化石寶庫。為了紀念Ivan Nikolov,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Agriarctos nikolovi。
 
“它們只有一個模糊的手寫標簽。”Spassov回憶道,“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弄清楚它所在的地方和年代,又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這是一個未知的大熊貓化石。”
 
這些牙齒是在煤礦中被發現的,這些煤礦使它們呈現出一種發黑的色調,這表明這只古老的熊貓生活在森林覆蓋的沼澤地區。在中新世時期,它可能主要以素食為主,但不完全依賴竹子。
 
支撐現代大熊貓生存的主食草化石在歐洲很罕見,尤其是在保加利亞中新世晚期,化石記錄顯示,熊貓的牙齒尖似乎不足以壓碎木質的莖干。相反,它可能以較軟的植物為食——這與該群體在進化史上越來越依賴植物的總體趨勢一致。
 
與其他大型食肉動物共享環境,也可能會促使大熊貓家族走向素食主義。
 
“大熊貓可能與其他物種競爭,尤其是食肉動物和其他熊類,這解釋了在潮濕的森林條件下,大熊貓的食物更接近于素食。”Spassov說。
 
論文推測,盡管如此,A. nikolovi的牙齒仍然為抵御捕食者提供了充足的防御。此外,這些犬科動物的體型與現代大熊貓的體型相當,這表明它們屬于一種體型相似或略小的動物。
 
作者提出,A. nikolovi可能是由于氣候變化而滅絕,比如“墨西拿鹽度危機”——地中海盆地干涸事件,顯著改變了周圍的陸地環境。
 
“大熊貓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熊類。”Spassov補充說,“它們的進化與潮濕、樹木茂盛的棲息地有關。很可能是歐洲南部中新世末期的氣候變化導致了干旱,對最后一只歐洲熊貓的生存產生了不利影響。”
 
來自北京大學的合著者研究人員主要負責幫助縮小這種奇怪野獸的身份,使其屬于Ailuropodini——熊科中的一個部落。雖然這類動物最著名的是它唯一活著的代表——大熊貓,但它們曾經遍布歐洲和亞洲。耐人尋味的是,作者為這個群體的分布提出了兩條可能的途徑。
 
一種可能的進化軌跡是Ailuropodini走出亞洲,在歐洲以A. nikolovi結束。然而,Spassov對這一假設提出了警告,他指出,古生物學數據顯示,“這群熊中最古老的成員是在歐洲發現的。”這表明,該種群可能在歐洲發展,然后前往亞洲,在那里發展出另一個屬——Ailurarctos的祖先。這些早期的熊貓后來可能進化成Ailuropoda,即現代大熊貓。(原標題:大熊貓近親600萬年前曾生活在歐洲)
 
 
相關報道:館藏牙齒化石找到主人,來自六百萬年前“最后一只歐洲大熊貓”
 
(化石網整理)據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孟德馨):保加利亞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兩顆出土的牙齒化石,近日被確認來自于目前已知的最后一只歐洲大熊貓。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1日報道, 20世紀70年代末,古生物學家伊萬·尼科洛夫(Ivan Nikolov)在保加利亞西北部發現了一顆上裂齒和一顆上犬齒。為了紀念伊萬·尼科洛夫,兩顆牙齒所屬的新物種被命名為Agriarctos nikolovi。
 
博物館教授、牙齒研究專家尼古拉•斯帕索夫表示,他們花費了很多年才弄清楚這種大熊貓物種的生活地和年齡,雖然它不是現代大熊貓的直系祖先,但確是近親。“這一發現意味著我們對古代自然仍知之甚少。也表明,即使在今天,古生物學的歷史性發現也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結果。”
 
研究顯示,由于這些牙齒化石是在煤礦中被發現的,表明這種古代大熊貓居住在森林和沼澤地區。這只生活在大約600萬年前保加利亞的森林濕地中的大熊貓,與現代大熊貓體積相似,主要吃素食,這是因為它的牙齒尖端可能不夠堅硬,不足以壓碎竹子的木質莖,因而會更偏向吃較軟的植物。
 
斯帕索夫和來自北京大學的合著者研究人員提出,這種熊貓可能因為地中海盆地干涸,周圍環境改變而滅絕了。
 
“大熊貓是種非常特殊的熊類。”斯帕索夫表示,即使我們不像對現代大熊貓一樣對Agriarctos nikolovi的棲息地和食物方面了解那么詳細,但通過化石研究我們也能知道它們也適應了溫暖潮濕的森林中的生活。很可能是歐洲南部中新世末期的氣候變化導致了干旱,對最后一只歐洲熊貓的生存產生了不利影響。
 
相關報道:600萬年前歐洲也有大熊貓?牙齒化石藏身保加利亞博物館
 
(化石網整理)據極目新聞(記者 滿達 實習生 魏瑩潔):600萬年前的歐洲曾有大熊貓出沒?科學家對保加利亞博物館館藏的兩顆動物牙齒化石研究表明,確實曾有一新的大熊貓物種生活在歐洲的濕地當中。
 
據CNN8月2日報道,這兩顆牙齒化石分別為上臼齒和犬齒的化石,它們于1970年后期在煤礦中被發現,在保加利亞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四十多年。
 
“我花了很多年才弄清楚它們的出土地和年代,然后又花了很長時間我才意識到這是一種此前未知的大熊貓化石。”博物館專家尼古拉·斯帕索夫說。他致力于研究牙齒化石,并新近發表了相關論文。
 
尼古拉·斯帕索夫說,這個發現表明,人類對古代的自然界仍知之甚少,即使在現在,科學家對古代生物的研究仍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報道稱,這只大熊貓與現代的大熊貓體型相當或略小。它可能主要吃素食。研究表明,這種大熊貓牙齒的尖端可能還不足以壓碎竹的木質莖,說明它會吃更柔軟的植物。
 
此外,它的牙齒化石在煤層內被發現,說明這種古老的大熊貓生活在森林、沼澤地區。斯帕索夫與北京大學熊貓專家江左其杲博士在合著中提出,在地中海盆地干涸、改變周圍環境的歷史過程中,這種大熊貓可能已經滅絕。
 
報道還稱,它可能是最后一只生活在歐洲的大熊貓。

相關熱詞搜索:大熊貓

上一篇:研究表明80萬年前人類就開始用火
下一篇:龍骨出河州,新名贈故人——記臨夏盆地化石哺乳類兩新種

分享到: 收藏
野花视频在线观看最新6_免费视频网站你懂得_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在线观看_亚洲欧洲无码一区2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