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宣化發現1.5億年前恐龍足跡化石群
2022-07-12 11:57:54 來源:化石網 評論:0 點擊:
張家口宣化發現1 5億年前恐龍足跡化石群(化石網整理)據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張巖 實習生 劉暢):近日,張家口市宣化區發現國內面積最大數量最多恐龍足跡化石的消息,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專家表示,在




張家口宣化發現1.5億年前恐龍足跡化石群
(化石網整理)據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張巖 實習生 劉暢):近日,張家口市宣化區發現國內面積最大數量最多恐龍足跡化石的消息,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專家表示,在宣化區洋河南部9000多平方米的恐龍足跡化石點,經過清點測算,現場的恐龍足跡有4300多個,這些足跡有的近似圓形,有的則是類似獸爪形狀,并且多個足跡成行。從現場足跡來推斷,植食性恐龍體長可達十五米以上,通過專家對痕跡的辨認和分類探查,確定共有恐龍足跡4屬4種,并新發現恐龍足跡種屬1例。地質調查人員對現場的地質測定年代顯示,恐龍足跡所在巖石層距今已有1.5億年,但保存得十分完好。
7月10日,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趕赴張家口市宣化區,實地探訪了恐龍足跡化石所在地——宣化區郭村鎮立石村南部4公里大山里的發現點。
從宣化區南行,跨越洋河,再往南就是郭村鎮,穿過龍門村,再走兩公里的崎嶇山路,就到達了立石村。在村口,縱覽新聞記者看到,有關部門已經設置了一個限高桿,阻止大貨車通行,防止附近地質環境受到破壞。
從立石村再往南,就是進山的沙土路,一般車輛無法通行。記者只好徒步進村,在立石村黨支部書記李秉平的幫助下,乘坐面包車繼續南行4公里左右,到了一個比較開闊的山坡,這里就是大量恐龍足跡化石的發現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工作人員正在用泥土對恐龍足跡化石進行掩埋。據稱這是按照有關部門和專家的要求,為保護恐龍足跡化石免遭破壞而采取的臨時措施。
得知記者就是前來探訪這些恐龍足跡化石的意圖后,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又將剛掩埋起來的幾處化石打掃出來,記者看到,這幾個恐龍足跡化石有的是大概的圓形,有的是獸爪形狀,用肉眼就能明顯看出大概輪廓,大點的恐龍足跡化石有40、50厘米長,20、30厘米寬,工作人員說,這是大型恐龍的腳印。
隨后,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在化石發現點的東部區域,又看到了還沒有被掩埋的數個小型恐龍足跡化石,這幾處恐龍足印深深地印在巖石上,非常清晰,甚至連足部前面的爪子印兒都能明顯看出來,并且,這里的一處恐龍足跡化石分布非常有規律,應該是同一只恐龍留下的,“別看這個腳印小,但專家說,這個可能是食肉恐龍的足跡,推測體長也得五六米呢,厲害著呢”,工作人員介紹說。
采訪時記者看到,有幾位愛好古生物考古的游客也找到了這里,游客告訴記者,看了宣化發現1.5億年前的恐龍足跡化石的新聞后,特別想一睹真容,現在親眼看到了,特別震撼,咱們張家口一定要好好保護這些恐龍足跡化石,挖掘恐龍足跡化石的價值,要是能帶動宣化這座古城的文化經濟發展就更好了。
針對宣化恐龍足跡化石,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表示,“這里屬于侏羅紀到白堊紀之交的時代,那像這么大規模的足跡面,目前在我們國內肯定是第一的。從現場足跡來推斷,植食性恐龍體長可達十五米以上,肉食性恐龍體長可達四到五米左右。”
有關考古專家認為,恐龍足跡形成條件非?量,是恐龍在濕度、黏度、顆粒度適中的地表行走時留下的腳印所形成的化石。張家口宣化發現恐龍足跡的現場,在一億多年以前曾經擁有大片森林和水源,所以有大量食植物恐龍和食肉類恐龍在這里聚集?铸堊阚E化石比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更具特色和意義。而這些完好恐龍足跡也填補了河北省“燕遼”和“熱河”兩大中生代生物群落之間時間間斷的“空白區”,對于研究兩大生物群落的關聯性等科學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據李秉平介紹,早在數年前,在立石村南部方圓4公里左右的這片山區,村民們就有發現類似的印跡,只不過不像這一處山坡這么集中,數量也沒有這么多,F在經過地質專家考證,證明了這些就是恐龍足跡化石。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化石,村里下一步將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要對進山道路進行封禁,禁止一般人員和游客隨意進入,也希望有關部門能盡早制定科學的規劃保護措施。
相關報道:河北發現大型恐龍足跡化石群
(化石網整理)據人民日報石家莊7月11日電(記者 史自強):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日前發布古生物化石調查成果。2020年4月,張家口市宣化區發現大型恐龍足跡化石群,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立刻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核實并及時上報自然資源部,同時對這一帶古生物化石進行了加強保護和調查評價。該化石群約9100平方米,共有恐龍足跡4300多個,初露面積和足跡數量為全國之最,初步確定這些足跡來自4種恐龍,其中一種是新發現的恐龍,命名為王氏亞洲龍。
據了解,這處恐龍足跡化石點位于宣化區的一處山坡上,地質調查人員對現場的地質年代測定結果顯示,這些恐龍足跡所在巖石層距今已經有1.5億年。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表示,這里屬于侏羅紀到白堊紀之交的時代。從現場足跡推斷,植食性恐龍體長可達15米以上,肉食性恐龍體長可達4至5米!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2日 15 版)
相關報道:初露面積和足跡數量為全國之最!河北張家口宣化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群
(化石網整理)據河北日報訊(記者 苑立立 通訊員 劉彩欣、章洪濤):日前,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古生物化石調查成果。2020年4月,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在張家口宣化發現約9100平方米恐龍足跡化石群。
兩年來,省自然資源廳積極組織專家現場核實并及時上報自然資源部,同時對這一帶古生物化石加強保護和調查評價。經清點測算,恐龍足跡化石群現場的恐龍足跡有4300多個,初露面積和足跡數量為全國之最。地質調查人員對現場測定地層年齡顯示,恐龍足跡所在巖石層距今1.5億年,但現場的足跡保存十分清晰。
專家通過對痕跡辨認和分類探查,確定共有恐龍足跡4屬4種,新發現恐龍足跡種屬1例。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表示,初步確定這些足跡來自4種恐龍,其中一種是新發現的恐龍,命名為王氏亞洲龍。從足跡來推斷,恐龍體長約4至5米,在當時屬于當地食物鏈的頂端。
據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李建軍推測,發現足跡的現場在一億多年前曾擁有大片森林和水源,所以有大量植食性恐龍和肉食性恐龍在這里聚集?铸堊阚E形成條件非?量,是恐龍在濕度、黏度、顆粒度適中的地表行走時留下的腳印所形成的化石,恐龍足跡比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更具特色和意義。這些完好的恐龍足跡填補了河北省“燕遼”和“熱河”兩大中生代生物群落之間時間間斷的“空白區”,對于研究兩大生物群落的關聯性等科學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上一篇:自貢青龍山恐龍化石群發現與保護研究:為重見天日的“恐龍”撐起“保護傘”
下一篇:追尋燕趙大地上的“龍跡” 張家口宣化發現國內單點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恐龍足跡化石
分享到:
收藏

評論排行
- ·唐永剛:一名純粹的化石獵人(4)
- ·發現17萬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廠...(3)
- ·5000多年前的中國人養什么貓?(3)
- ·譴責《琥珀鑒定與評估》一書的侵權盜圖行為(2)
- ·中國南方發現稀有化石:7000萬年前竊蛋...(2)
- ·隨著智人的演化 非洲東部的環境與技術...(1)
-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張彌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疊系孢粉學研究新進展(1)
- ·60集大型視頻課程《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葉蟲是怎么制作出來的(1)
- ·科普特展《美麗奇妙的雨花石》將于6月9...(1)
- ·沖積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構造(1)
- ·隴原大地上六千萬年前的主宰——恐龍(1)
- ·確認昆蟲與甲殼動物的最早祖先為5.2億年...(1)
- ·由“古羅馬斗獸場的結果是獅子比老虎厲...(1)
- ·《聽化石的故事》后記——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國際巡回展登陸廣...(1)
- ·惠農“化石溝”真的有化石(1)
頻道總排行
頻道本月排行
- 575肥西縣上派鎮:“恐龍進化史小課堂”開課啦
- 442湖北巴東八斗坪村發現東方劍齒象臼齒及象牙化石
- 415廣東河源今天實起施新條例:私人收藏恐龍蛋也是違法
- 164遼寧朝陽被譽為“地球上第一只鳥飛起和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
- 145“中華恐龍之鄉”廣東河源的底氣:腳下遍地是恐龍蛋 還...
- 1411997年發現“漢陽人”頭骨化石:湖北武漢地區人類活動可...
- 129“巖芯”里發現十多種貝殼和螺化石 證廣東三水6000年前...
- 114護了生態 富了口袋 講述人:云南省祿豐縣恐龍化石保護...
- 111人類文明的第一把圣火在這里燃起!西侯度發現180萬年前人...
- 106烏拉特中旗溫更鎮溫明煤礦下侏羅統地層中發現銀杏和枝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