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人”頭蓋骨化石發掘66周年 4萬年前會縫制衣服、觀天象
2017-04-12 14:24:22 來源:化石網 評論:0 點擊:
北京自然博物館《人之由來》展廳。資陽人復原半身像。資陽人頭骨以及頭骨旁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唯一骨錐。(化石網報道)據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田雪皎 許雯):今年3月17日,是資陽人頭蓋骨發掘66周年紀念

北京自然博物館《人之由來》展廳。

“資陽人”復原半身像。

“資陽人”頭骨以及頭骨旁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唯一骨錐。
(化石網報道)據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田雪皎 許雯):今年3月17日,是“資陽人”頭蓋骨發掘66周年紀念日。4月10日,隨著“封面主題周”走進資陽,“資陽人”再次走入人們視線。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中心秘書、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宮長為在北京揭秘稱,史學專家最新的論證成果指出,“資陽人”會縫制衣服、觀天象,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源頭之一。
4月11日,“資陽人”鐵粉、民間考古專家劉勝俊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他編撰的《資陽人》一書目前新充實了30萬字的內容,均是國內史學界充分論證的結果,史學界也形成一致的觀點:“資陽人”是蜀人先祖,是智慧人類發端,是“現代人”第一人。
揭秘“資陽人”的歷史價值
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中心秘書宮長為:“資陽人”縫衣狩獵文明程度很高
4月,北京,宮長為談起“資陽人”頭骨化石時滔滔不絕。1951年3月,在成渝鐵路資陽九曲河一號橋墩十幾米深處,發掘出一具古人類頭骨化石“資陽人”。這是中國發現的第三個古人類頭骨化石,也是新中國發現的首枚古人類頭骨化石。伴隨“資陽人”出土的,還有大批石器、骨器,特別是骨針、穿孔石珠、麂鹿角等文物。宮長為說,“資陽人”被鑒定為約4萬年前的古人類,和現代的人類有直接關系。“在整個巴蜀文明發展史上,從三星堆文化,往前一直可以推到‘資陽人’時期文化,從文明發展延續的角度來看,‘資陽人’應是古蜀人祖先。”
頭骨化石出土半年后,它旁邊又發現了一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骨錐,骨錐證實,4萬年前的人類已經會縫制衣物,文明發展到了很高的程度,F場發掘的一枚穿孔石珠被推測為當時人類項鏈上的飾物,這證明4萬年前的人類已經懂得妝飾自己,“現場的麂鹿角則佐證,資陽人狩獵是有組織有指揮的,這個角是用來發出狩獵信號的。”
“‘資陽人’的發掘是舊石器時代發掘的一個重要成果,‘資陽人’文化的成就和使用工具的進步已經達到了相當水準。”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研究會會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著名考古學家王巍曾如此評價。
繼“資陽人”之后,安徽、江蘇、東北等多地也陸續發現古人類頭蓋骨。“但他們的文明發展程度,遠不及’資陽人’所達到的高度。”宮長為說,過去都認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中心,在四川資陽發現的古人類文明,意義非凡。
揭秘“資陽人”的性別、年齡
《資陽人》編撰出版者劉勝。汉臅r6年證實頭骨化石是50歲女性
4月11日,對“資陽人”研究多年,并編撰出版《資陽人》一書的劉勝俊,向記者還原了66年前,“資陽人”頭骨化石發掘和運往北京的過程。
1951年,成渝鐵路開建。鐵路沿線不斷有古生物化石出現,特別是在資陽蓮花山段,就有65件之多。為了宣傳文物保護法令,加強對成渝鐵路建設沿線的文物保護,時任西南軍區政委的鄧小平,立即找到重慶商學院教授張圣奘,要他出任團長,對成渝路沿線文物進行一次普查。并親自送他一副滑桿。
張圣奘教授一行十多人來到資陽,通過近一個月艱苦細致的工作,1951年3月,終于在成渝鐵路資陽九曲河一號橋墩十幾米深處發掘出一具古人類頭骨化石。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得知老朋友張圣奘有重大發現時,非常激動,要求西南軍政委員會派專人將古人類頭骨化石送往北京,將鑒定和研究工作交給了世界級專家、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長裴文中教授主持。
經“北京人”的發現者,著名專家裴文中、吳汝康等教授長達6年的研究,認定頭骨化石為距今約4萬年的女性化石,年齡在50歲左右,命名為“資陽人”。
劉勝俊說,“資陽人”頭骨化石的出土,是南方人類的代表,是古人類發掘中唯一的女性,“根據牙齒化石斷定,她當時患有牙病。”
揭秘“資陽人”的廬山真面目
知名雕塑家廖飛平:希望重啟計劃復原蜀人先祖頭像
“資陽人”頭骨發現50多年后,到2002年,仍沒有“北京人”“元謀人”那樣具體的形象,“資陽人”到底長什么樣?
4月7日,知名雕塑家廖飛平說起“資陽人”復原的情形時,評價當時只是舉手之勞,完全是一種靈感和偶然。
當時,廖飛平是重慶云陽某公司的下崗職工,從小喜歡畫畫,酷愛玩泥巴,自學成才搞泥塑,且小有成就。1999年下崗后到資陽開陶吧,幫人塑像,還教了幾名學生。
在雁江區文化部門供職的孟基林,與廖飛平熟識,2002年11月中旬深夜,他去看廖飛平的泥塑,在工作室隨手翻著一本畫冊時,“資陽人”頭骨化石圖片出現在眼前,“我幾乎三分鐘沒有說話。”孟基林說,長時間沉默后,他脫口而出:“復原‘資陽人’。”
廖飛平立即找出他女兒的初一歷史教材,上面“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有復原像,“資陽人要復原成什么模樣?”廖飛平說,他和孟基林簡單地分了下工,“他負責資料搜集,我負責材料準備。”
孟基林在網上找到“資陽人”頭骨化石原件圖片,并在區文管所看到“資陽人”頭骨化石復制件(全國僅存三件,分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重慶博物館),進行觸摸和全方位拍照,量數據。
經過幾天的圖文資料研究分析,畫草圖,“資陽人”復原工作開始了。一切都在夜晚進行,夜深人靜,通宵達旦,渴了喝杯礦泉水,餓了到街口吃碗羊肉湯。
50歲的“資陽人”復原成什么形象?是病中的老太太,還是弱不禁風的嬌女?是年富力強,還是孩童之軀?參考了距今70萬年—20萬年的“北京人”復原像和距今1.8萬年的“山頂洞人”復原像,“介于兩者之間的資陽人,更傾向于現代人。”孟基林說。
“我們認為她應該夠男性化特征。在當時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男女體型特征應當是很小的。”孟基林說,“資陽人”復原后還其剛毅和王者風范。
如今10余年過去,泥塑的復原頭像成為廣泛應用和認可的“資陽人”形象,“但是實物已經不復存在,只存在記憶和心中。”廖飛平說,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重塑一尊“資陽人”銅像,最好能成為資陽城市中的一道風景。
“有啟動重塑銅像的計劃,但付諸實施受到了資金等多方面的制約。”孟基林說,復原頭像僅存在圖畫中,也是他心中最大的遺憾。
她如今身在何方?
探訪北京自然博物館:“資陽人”和“露西”并列與現代訪客隔空對視
位于首都北京中軸線上的北京自然博物館,是全國130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之一。館藏無數,10萬件古生物、動物、植物和古人類的化石、標本,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參觀。
穿過二層樓高的恐龍化石展區,走進深幽的《人之由來》展廳,依次陳列的古人類化石訴說著人類文明的秘密,新中國成立后出土的第一個古人類頭骨化石——四川“資陽人”頭蓋骨化石便位列其中。
“今天是資陽人化石發現紀念日。”2017年3月17日,時值“資陽人”頭骨化石出土66周年,自然博物館科普部職員高源在微博中寫道。那天,他還給這條微博配上了“資陽人”復原半身像圖片。“這老太太長相大氣!”有網友在微博下方幽默地評論。
在高源工作的自然博物館二層展廳,“山頂洞人”的飾品和勞動工具、“資陽人”頭骨化石模型等一字排開,領著孩童的中年夫婦、頭發花白的耄耋老人、打扮入時的年輕情侶不時在展品前駐足,出神凝視著這些古人類化石,完成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蜀人先祖“資陽人”和許多著名的古人類化石一起,隔空回答著觀眾的疑問,其中便包括距今320萬年前、極為罕見保存下來的“露西”,以及160萬年前的“納里奧托姆男孩兒”和6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架,等等。
分享到:
收藏

評論排行
- ·唐永剛:一名純粹的化石獵人(4)
- ·發現17萬年前“丁村人”打制石器加工廠...(3)
- ·5000多年前的中國人養什么貓?(3)
- ·譴責《琥珀鑒定與評估》一書的侵權盜圖行為(2)
- ·中國南方發現稀有化石:7000萬年前竊蛋...(2)
- ·隨著智人的演化 非洲東部的環境與技術...(1)
-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張彌曼院士:用一...(1)
- ·西藏三疊系孢粉學研究新進展(1)
- ·60集大型視頻課程《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出版(1)
- ·摩洛哥三葉蟲是怎么制作出來的(1)
- ·科普特展《美麗奇妙的雨花石》將于6月9...(1)
- ·沖積扇(1)
- ·白云石(dolomite)(1)
- ·地球構造(1)
- ·隴原大地上六千萬年前的主宰——恐龍(1)
- ·確認昆蟲與甲殼動物的最早祖先為5.2億年...(1)
- ·由“古羅馬斗獸場的結果是獅子比老虎厲...(1)
- ·《聽化石的故事》后記——化石的故事也精彩(1)
-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國際巡回展登陸廣...(1)
- ·惠農“化石溝”真的有化石(1)
頻道總排行
頻道本月排行
- 635肥西縣上派鎮:“恐龍進化史小課堂”開課啦
- 466廣東河源今天實起施新條例:私人收藏恐龍蛋也是違法
- 447湖北巴東八斗坪村發現東方劍齒象臼齒及象牙化石
- 187遼寧朝陽被譽為“地球上第一只鳥飛起和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
- 176“巖芯”里發現十多種貝殼和螺化石 證廣東三水6000年前...
- 1761997年發現“漢陽人”頭骨化石:湖北武漢地區人類活動可...
- 167“中華恐龍之鄉”廣東河源的底氣:腳下遍地是恐龍蛋 還...
- 128人類文明的第一把圣火在這里燃起!西侯度發現180萬年前人...
- 115護了生態 富了口袋 講述人:云南省祿豐縣恐龍化石保護...
- 106烏拉特中旗溫更鎮溫明煤礦下侏羅統地層中發現銀杏和枝脈...